近年来,随着高空作业平台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众多中小企业加入其中,国内传统工程机械主流企业如中联、徐工、三一、柳工、山推、山东临工等也纷纷布局进入。而在2017年到2018年间,中联重科、徐工更是宣布将投入巨额资金、重点发力高空作业平台。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高空作业平台的巨大潜力引得众多企业纷纷涉足,这背后究竟是喜是忧?
5年10倍 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基建投资的加大和对人身安全的重视,高空作业平台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自2012年开始,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就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2016、2017两年又以超过50%的销量增幅成为工程机械各大类产品中耀眼的明星,可谓是行业的一匹“黑马”。
从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来看,国内2017年保有量仅约 5 万台,远低于美国 55 万台、欧洲十国 30 万台的保有量。从人均保有量来看,新加坡每 400 人有一台设备,美国是 600 人,欧洲是 3200 人,中国是每 13 万人有一台,差距更大。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从2012年的3500台到2017年的5万台,5年10倍的市场扩张速度!又有几个新兴科技行业的增速能赶得上它?但也仅仅是行业发展的山脚罢了,如果中国的保有量规模追上美国,那将是15倍的成长空间,如果人均渗透率追上美国,那将是50倍的成长空间啊!
这就是众多企业纷纷踏足高空作业领域的原因,然而,这背后究竟是喜是忧呢?
产能过剩存隐患 行业可持续发展被破坏
目前,中国高空作业平台以及租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众多企业因看好行业便纷纷进入,导致发展不到10年的市场就要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都必须保持理性,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而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到两个方面:开源、节流。正如美国捷尔杰公司亚太区总经理顾韬所言:首先,需增设更多现场的施工监管制度,增强施工单位对人工、施工工艺、安全等各方面的重视,推动高空作业产品的广泛应用。第二,要提高企业的入市标准,防止无资历的制造商或租赁商乱入,扰乱市场竞争。
短视趋利 租赁商、生产商纷纷打起价格战
因为企业的大量进入和产能过剩,行业会走向更恶劣的局面:低价、恶性竞争。
在近日的国际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峰会中,众多业内人士都对企业大量涌入而引起的恶性竞争问题深恶痛绝。要知道,中国作业平台市场真正的发展还不到10年,现阶段虽然市场高速增长,但容纳的设备远不止于此,还有未开垦的区域,还有未深耕的客户。而众多企业因为短视,不深耕产品研发,不开拓渠道市场,而是早早地打起了价格战,实在令人心痛。而且,价格战是可以传染的,正如星邦重工总经理许红霞所说:“你不降价,别人会降价。再低的价,总有人会去做。”希望国内高空作业企业坚守底线,保持理性,对不合理竞争行为大声说“不”,为行业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个行业不会因为一个企业而做大,但是会因为一群企业而做烂,无序竞争、产能过剩的结果受伤害的只能是行业和企业自身。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发展火爆,潜力巨大,将来又会有着怎样的走向呢,是继续向好还是急转直下,是健康发展还是做大做烂?欢迎留言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