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高误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洞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存在偏差。
2.原因分析
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太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进行施工;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较多,累计误差过大;预埋件、预留洞未固定牢靠,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3.防治措施
每层设置足够的标高控制点,控制点需闭合,墙板根部需找平;模板顶部设置标高控制点,严格按标高点进行施工;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格逐层向上引测,避免累计误差,当建筑物标高大于30米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预埋件和预留洞,在安装前严格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正确在设计位置进行固定,必要时用点焊固定,在浇筑时应沿其周边进行分层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等。
二、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按规定到位;
轴线测量放线出现偏差;墙、柱底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固,发生偏位未及时进行纠偏,造成了累计误差;支模时,未拉水平和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控制措施;模板刚度差,未设置水平拉杆或拉杆间距过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均匀下料,或一次浇筑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对拉螺杆、顶撑和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严格按照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的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埋件、预留洞口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和施工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和安装的依据。
轴线放线完毕后,组织专人进行仔细复核,确保无误后,再进行支模;墙、柱模板底部和顶部必须设置可靠限位措施,安装需牢固;支模时需拉水平和竖向的通线,以保证模板安装的正确性;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和支架局部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支撑、螺栓进行仔细复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均匀下料,浇筑高度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三、结构变形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凹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支撑及木楞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墙模板无对拉螺杆或间距过大,螺杆规格过小;门窗洞口内模对撑不牢固,易造成模板被挤偏现象;梁、柱模板卡具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遗址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筑过高,振捣过度;采用木模和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防治措施
模板和其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自重及浇筑产生的侧向压力。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混凝土重量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梁柱卡具,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要卡紧模板;梁墙模板上部必须设置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梁墙上口宽度;采用木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四、结构起拱
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666给出的规定;对跨度大于4米的现浇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无设计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具体起拱时,根据工程情况结合实际的经验选择,对刚度较大的钢模板钢管支架体系,起拱值取较小值,对木模木支架时取较大值;构件起拱时,不得减少构件的截面高度;起拱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因支撑强度不足而可能造成梁板挠度的发生(正常情况下起拱和挠度值相互抵消为0值)。
五、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板干缩造成裂缝;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涨开;模板损坏未及时更换;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部位细部翻样成详图,详细编注,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严格控制木模板的含水率,制作时拼缝需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前,需浇水湿润;梁柱交接部位支撑需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及时校正。
六、模板施工亮点展示
飘窗位置接槎质量
墙板与地坪阴角部位
设置了六道螺杆
阳角成型质量
阳角成型质量
楼梯间上下接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