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程机械行业周期下行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退出行业,这几年来企业数量不断的缩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产能过剩。如果说过去产能过剩还能寄希望于国内市场的增长,现在这个解决方法明显是不适用了。由于产能过剩,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大家一定会经历一次非常严重的震动期,就看能否熬得住,熬的过程当中能否保持比较好的经营状态和盈利性,而且这个震动期起码持续到此轮工程机械周期筑底并稳定上升之后,如果能够扛过这个阶段,市场将会再次回归并集中于优秀的企业。
我们要明白,市场永远是关于需求和供给,目前市场无疑正在经历非常激烈的变化,从过去的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接下来很可能进入缩量市场。那么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下,如何留下来呢?
我们提出四个字:剩者为王!
所以,既然想剩下来,到底应该如何做?
低成本高效率,提高企业收益
低成本是生存的基石,企业一方面要尽量采取节流的方式,另一方面,更多地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工具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甚至创新商业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实现总体成本领先,才能以健康的姿态,用低价来竞争。如果缺乏这样的能力,低价竞争只会最终伤害自己。
低成本作为一种战略能力。在同样的售价下,成本低的利润高,有了利润企业就可以投入资源搞研发,开发新产品和打出新的市场空间来,所以成本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最终归宿,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成本竞争优势。
所以,接下来企业要非常关注人的效率、产品的效率、营业效率和时间效率。毕竟同样一件事,效率提高了,成本就更低,企业收益随之增加。
回收现金流,等待机会
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情况,大部分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回收现金流,出清多余设备,切忌随波逐流,不能因为贪图销量和规模,忽视盈利和风险。
在经营企业时,做到会导致整体亏损的业务坚决不做。现在产能过剩这么严重,有部分企业为了贪图一时的销量而各种低价竞争,越做越现金流反而越少,做的活越多亏的越多,必须禁止这种违背基本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律的交易行为。
打造核心优势,拥有拳头产品
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自己的山头,在某一机械类型稳占市场第一。像中联,三一,徐工等企业虽然都是综合多元化经营,但在具体细分类型都有自己的山头,而且常年强势稳居行业占有率第一。
只有够专业才能在细分领域形成绝对的竞争力,除了整体设备,就算是只做一个螺丝钉或一个密封圈,都有做到大规模和强利润的企业。依靠专业性,在细分领域位居前列。正是由于企业数十年如一年在一个细分领域内深耕和钻研,才造就了他们的王牌。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出海去探索国际化机会是近几年工程机械头部企业最热衷的战略。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对外投资等方式,将过剩产能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来自海外市场的增量已经成为工程机械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国际市场是产能增加的重要增长极。
2023年1-11月,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累计出口额3132.94亿元,同比增长17.3%。从各企业财报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多家工程机械企业海外销售快速增长。不少企业国际市场营业收入能达到总收入的一半左右,并且预期还将继续增长。
关注客户,回归市场本质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企业的发展规划,经营模式。很多企业多在寻求创新,寻求变革。创新、变革当然没有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为了变革而变革,为了创新而创新就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其实信息化和数字化都只是手段和工具,目的是用来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提高市场竞争力。所以企业经营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市场,回归客户。分析客户需求的变化,适当引领并引导客户需求,不断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持续增强客户粘性,才是企业应该关注的核心。
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
行业火爆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赚钱了,一片繁华,歌舞升平,舍不得抽出时间来学习。只有行业到了低谷期,大家才能静下心来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
与其迷茫、焦虑,不如多读读书,多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学习一些新技能,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人与人的差距、企业与企业的差距,主要就在于是否善于学习,是否能持续学习,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才能增加剩下来的几率。
未来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残酷,工程机械企业在行业的震动期必将进行一次大的洗牌。但我们还是希望三年乃至五年十年后,工程机械牌桌上依旧有着现在绝大部分玩家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