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摩拜单车把自己卖给了美团,共享经济再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中心。
也许很多工程机械租赁商会感到焦虑,在琢磨如何转型成为“共享工程机械”。本文今天就扒一扒目前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什么,以及设备租赁从中能借鉴的地方。
回顾共享经济发展的这几年,从打车平台开始萌芽,共享单车使新概念深入人心,直到后来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共享了,有共享健身房、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工位等等。甚至百度一下“共享工程机械”关键词,也会出来许多相关新闻。
在百度百科中对共享经济是这样定义的:“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把这个解释翻译过来:真正的共享经济服务商,应当是做平台的,在商业模式中充当的是秩序维护者、信用保障者、信息提供者。它是去中心化的,绝不是自己提供租赁物的租赁商。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要蒙圈了,因为百度百科的解释与我们实际看到的的共享经济完全不搭边!
看看我国市场上活跃的共享经济案例: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健身房,哪个去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了?全部都是商家自己新制造的商品拿去出租给用户的好吗?
也许有人觉得,利用周末时间开自己的车去跑两天快车也是闲置资源的利用,自己开车跑滴滴表面上利用起来了闲置的车辆,但利用的代价是车主的时间和在路上空跑消耗的道路资源。调动与消耗相抵,仍然是消耗资源更多。
同时滴滴快车这个功能,绕开了出租车行业门槛,吸引了大量专门上路跑专车的人,甚至有很多人专门购买符合平台要求的新车每天出门拉单,城市整体上会购买更多的汽车,烧更多的油,在道路上出现更多空跑的汽车。因此我们从切身体验上也会明显感觉到,有了打车平台,城市交通明显是更拥堵了。
如果给上述共享经济案例换个过时一点的名字,叫作“互联网+租赁”也完全可以解释的通啊,再或者叫他们O2O也没什么问题啊。甚至有些服务行业的共享项目,像什么共享美甲、共享律师,完全就是对行业常态业务加了一个手机app而已啊。
市面上那些成功的共享经济体,都是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资源消耗的,他们的做法一点没有给社会节约资源啊!
比如说共享单车,没有一辆是老百姓自己的旧自行车,全都是新生产的。并且过量的投放产品还造成了更多的资源浪费,给许多城市带来了令人头痛的特殊城市垃圾。
其实,这些活跃的共享经济体的定位,原本也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便利的,而不是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的。他们本质是还是要努力找到新的市场让用户把钱花出去。这也完全符合了“得到”讲师吴军在《见识》一书中的,“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高大上的概念可能会得到政府部门的赏识,会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但如果是硬套概念,没搞清楚核心目,标违背了商业的本质,这桩生意显然就会越做越难。
本文的用意不是为了与大家争论概念问题,而是对当前成功的“共享经济”案例仔细分析,看看到底哪些地方值得工程机械行业的借鉴。以共享单车为例,我们发现它的“共享经济”具备这样几个必要条件:
1、易获取
做到易获取,主要是通过下面两种方式实现:
(1)巨大的投放量和便捷的存放地;
(2)使用手机快速获取信息和下单(并且能不能用手机下单甚至已经成了共享经济形式上最主要的区分标志了)。
2、标准化产品
同品牌下所有的共享单车不论质量还是外观都是基本上一样的,可预期是每一位用户消费时最基本的需求。
3、本质上是拉动消费和扩大市场
这一点也是大部分共享经济被淘汰的本质原因,共享单车让共享概念火起来以后,立即就出现了大量的廉价复制版共享模式,像前面提到过的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什么的。而现在剩下的,还能继续盈利下去的也就大家耳熟能详的滴滴打车了和共享自行车了。(不过,摩拜和ofo也都陷入了只有不断融资、不断借助公共资源扶持才能继续维系的地步,正在饱受各界的质疑。)
共享单车让自行车重新回到了城市,造就了一个新的市场,同时拉动了自行车制造行业的复苏;滴滴打车也明显提高了人们的消费,因为打车的方便,原本因打不上车而乘坐公共交通的用户有地方花更多的钱打车了,而一大批专车司机会为了这个开车拉客的谋生手段买更多的汽车,烧更多的油。他们拉动了消费、扩大了市场,做起生意自然天时地利人和。
反观那些失败的案例,就拿共享充电宝来说,虽然手机充电是刚需,但是充电宝却不是,用户不可能因为有了租赁充电宝而让原来每天使用5小时的手机变成能使用10小时,也不会因此在手机上产生更多的消费,甭管形式上有多么新颖,违背了商业规律就很难做大。所以共享充电宝刚一出来,王思聪便在微博上发布“共享充电宝要是能火就直播吃翔”。
工程机械闲置资产盘活一定是含有巨大商业潜能的,不少租赁公司想要探索共享工程机械的可能性,如果没看透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有可能被错误的概念而误导,使企业发展越来越迷茫。
现在网络上能查询到的共享工程机械模式的主要观点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C2C的租赁,就像是淘宝网上,把个人商家在平台上开店铺卖货,变为个人机主开店铺出租工程机械。这么做的话,“易获取”“ 标准化”“拉动消费扩大市场”显然都没有做到,不符合当下成功的共享经济案例。而且,如果已经有了可以整合闲置工程机械资源的能力,并且自身可以形成强大的信用背书,直接做二手机买卖岂不是更符合市场需求,风险也更低?
另一种观点是类似共享单车的模式,自己订购一大批新车投放在自己的场地集中管理,再利用互联网发布租赁信息。它解决了“标准化”这一要素,但毕竟工程机械不是自行车,目前的技术手段还很难实现“易获取”要素,也无法达到像共享单车那样“使自行车重新回归城市”创造出新的消费市场,有没有这些新车的投放,市场的需求量并没有改变,相比传统设备租赁公司,无非就是下单更方便了一些,竞争的还是同一批用户群体,与传统租赁差距并不明显。同时存在的用户违约风险与传统租赁相比也并没有多大变化。
对于设备租赁商如想结合互联网进行商业模式的升级,建议在原有基础上,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使设备租赁更佳“易获取”、“标准化”和“拉动消费扩大市场”。如果这三点要素可以做到,甭管最后叫互联网+租赁,还是叫O2O,还是叫“共享工程机械”,商业前景都会非常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