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谭旭光以“爱拼才会赢——我的青年时代”为主题,向潍柴广大青年员工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故事。
谭旭光以“爱拼才会赢——我的青年时代”为主题,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
20年的青春激情,十几个跌宕起伏的亲身经历,浓缩到3个小时,谭旭光娓娓道来。这是长者对后生的教诲,也像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现场70次掌声,传递的是青春激情。
要做就争第一
要做就争第一,这是谭旭光一生的追求。
谭旭光
从工人起步,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一届工业企业管理班第一名,到创建全国优秀青年之家,再到从零开拓潍柴外贸业务……谭旭光20年的青春岁月,就是敢为人先、永争第一的20年。
从工人起步——年龄最小、心眼最少、干活最实在
70年代的潍柴
1977年,谭旭光高中毕业进入潍坊柴油机厂,那年他还不到16岁。入厂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产品实验室当工人,参与了国家的8V160坦克发动机项目的研制。
从机械制图学起,谭旭光每天6点半到单位,为师傅打水、泡茶,然后投入一天的工作。16岁的他,在班组里年龄最小、心眼最少,干活也最实在。“有些人只要师傅不在就偷懒开小差,师傅一来就假装一副很认真干活的样子。”谭旭光从来不屑于这样做。他说,最笨的学习方法是肯干,最智慧的人也是肯干。
“当工人的十年是我人生中难得的产品学习机会,这段时间我系统学习了柴油机知识,这对我后来的事业十分受益。”谭旭光对青年员工说,大学生一进企业不要光想着坐在办公室里,车间的学习和磨炼将受益终身。
一天当两天半干——从旁听生到全班第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当时的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年代,各种思潮、观念喷涌而出,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十分活跃。《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声,伴随着谭旭光一代青年的成长。
这个时期的谭旭光对文化知识如饥似渴,十年动荡浩劫,让他深感知识的重要性。“一天当两天半干,我白天学技术,晚上学文化课,从初中到高中的课程,我用一年的时间,从头学习了一遍。”
身边的同事十分不解:学习物理、数学,对工作有什么用?谭旭光丝毫不受干扰,他知道他已经和很多同时代的青年拉开了距离。
为了充电,他决定报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很遗憾,他没有考上,只能以旁听生的身份学习。那时候的他是半脱产学习,既是一名一线工人,又担任潍柴技术中心的团支部书记,还得腾出时间学习,非常辛苦。
这时的谭旭光对政治经济学、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钻研。系统学习的大学课程,启蒙了谭旭光的智慧和能力。作为一名旁听生,他最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
遇到挫折,有韧劲,迅速调整,愈挫愈勇
1982年,谭旭光担任潍柴技术中心的团支部书记。回忆起这段时光,谭旭光称之为“我人生的第一个小高潮”。
1982年,谭旭光担任技术团支部书记
在谭旭光的带领之下,基层共青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带领青年业余维修柴油机搞创收,挣钱建青年之家,成为当时一大“发明”。
1986年月5月,谭旭光领导的团支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青年之家”。荣誉接踵而来,让年轻的谭旭光十分高兴、骄傲。
第一次挫折之后:开启了潍柴“走出去”的第一步
1987年6月,自信满满的谭旭光决定竞聘团委副书记。没想到,志在必得的他失败了。这是谭旭光人生的第一次挫折。挫败感让他一度迷茫。未来的路在哪里?
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潍柴外贸科,抛开过去的荣誉,一切从零开始,重新出发。
能够从低迷中重新站起来,能够耐住寂寞,从头开始,对于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谭旭光的眼光和魄力开始崭露头角。
80年代广交会潍柴展位
到了外贸科,谭旭光第一次参加了广交会。初出茅庐的谭旭光一进广交会,就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一个摊位?面对一名新人提出的建议,当时的处长给了谭旭光当头一棒:小青年懂什么?弄个摊位谁会理你!
但是谭旭光并不放弃,他又找到了分管外贸的副厂长。副厂长说:如果你能申请下来,我就支持你。当时机械外贸属于国家专营,企业没有自主权。谭旭光就一趟一趟跑北京,终于争取到了设立展位的资格。1988年潍柴第一次在广交会成功设立独立展位。
1988年5月,在谭旭光的努力下,潍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六批机电产品扩大外贸自主权企业,真正开启了潍柴“走出去”的第一步。
第二次挫折之后:创造了潍柴海外市场销售1年增长10倍的奇迹
1988年,潍柴销售体制改革,推行业务经理制。谭旭光再次满怀信心,但没被提拔。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挫折。
“我心里不服啊!但不服带来的是动力,而不是丧气。”对外贸易的历练让谭旭光脚步越迈越大、视野越来越开阔,他又创新性地提出:把潍柴服务做到海外,用服务开拓海外市场。
90年代,谭旭光带队常驻印尼
作为潍柴第一代外贸人,1991年谭旭光在印尼市场创下了1年增长10倍的奇迹。回国后,潍柴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和事迹报告会,欢迎谭旭光凯旋。
“打着红旗出去,扛着红旗回来。”谭旭光做到了。这也是潍柴第一次对个人举行这么高规格的表彰。
那一年,谭旭光走遍了印尼所有岛屿。“去过最荒凉的小岛,钻过最深的船舱,什么苦活脏活都干了。”
始终充满激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从1977年入职到1998年的20年,无论是在共青团还是进出口公司;无论是当一名普通工人,还是出任领导干部,谭旭光始终充满激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2002年,谭旭光董事长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黄河大合唱》交响乐
6000万美元——中国机械行业出口创汇的一面旗帜
1992年,潍柴进出口公司正式成立,31岁的谭旭光是第一任总经理。当时潍柴的中层干部多是在50岁左右。年轻的他成为了潍柴最新鲜的血液、最富激情的改革动力。
1996年7月2日,潍柴与缅甸工业部长签署合作备忘录
站在进出口公司的舞台上,他的心也越来越大。脑子活、腿脚勤的谭旭光很快成为中国机械出口领域的“一哥”。
1997年潍柴进出口公司完成贸易额6000万美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潍柴成为了机械行业出口创汇的一面旗帜。整个东南亚市场,都知道谭旭光。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还亲自到潍柴驻印尼办事处视察。
40分钟鼓掌13次——8天酝酿出“约法三章”
1996-1998年,国家经济大幅下行,外部经济环境日益恶劣,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到来,重创了潍柴进出口贸易。1998年,潍柴濒临破产。谭旭光再一次走到人生选择的关口。
“有很多外资企业、外贸企业来挖我,但我依然坚信潍柴不会倒闭。”企业临危之际,谭旭光被推上了厂长的位置。
在谭旭光就职之前,潍柴已经连续6个月发不下工资了,人心十分混乱。卖不出去产品,工人无事可做。
潍柴召开管理干部班组长会议
1998年6月27日,潍柴召开管理干部班组长会议。会上,宣布了“约法三章”,开启了潍柴发展的新篇章。
谭旭光深知潍柴走到这一步,根源既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更是领导层出了问题。从任命谈话到就职演说,谭旭光用8天的时间酝酿出了《约法三章》:
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郑重提出了《约法三章》
1998年6月27日,谭旭光在就职演说中,郑重提出了《约法三章》。谭旭光的激情活力和改革决心,给低迷的潍柴人注入了新希望,40分钟演说赢得了全场13次热烈的掌声!
1998年以后,潍柴正式进入“谭旭光时代”,也开启了潍柴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本文来自潍柴)